Sales

Sales

  • Submitted By: yky349
  • Date Submitted: 10/28/2009 12:02 AM
  • Category: Business
  • Words: 437
  • Page: 2
  • Views: 357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关于亚洲消费品采购研究报告
风险控制——将危机转化为挑战

即使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前,鉴于亚洲货币的波动和越来越高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许多欧美公司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其在亚洲的低成本国家(LCC)采购策略。现在,面对大量工厂关闭和剧烈波动的汇率,重新审视评估不仅更加迫切,而且也更加复杂,这根据每家公司不同的情况而不同。一些欧美公司正在削减其低成本国家采购,但是另一些正在利用危机扩大其在亚洲的采购——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认为更多的欧美企业应该增加采购。

BCG报告中指出全球性的衰退既创造了挑战也开启了欧美企业应该利用的新机遇——更加有效的LCC采购。比如,当欧美地区消费和贸易下降的时候,那些产品成本比欧美低20%-30%的国家对商家来说更有吸引力。尽管在LCC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一直提高,但仍比欧美低得多,而且这种增长也在增长的生产力和亚洲国际下降的汇率(尤其是对美元)所抵消。

BCG认为从LCC高效地采购并不是妥协。成功取决于欧美企业对于挑战的理解和对于结果不确定性的准备。原本稳定的局势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了。不管在高成本还是低成本国家,经济危机和商品需求下降导致许多供应商倒闭了。为了防止供应的混乱,对欧美企业来说关键是评估他们供应环节的风险和货源的选择。这些步骤对于那些供应商都在同一个国家的欧美企业尤为重要。如果这些供应商因为衰退而打算退出,买家将会很难再有选择。

在报告中,BCG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未来亚洲LCC采购可能的影响,同时解释了欧美企业如何在将危机转化为优势的同时控制风险。

工具动态评论:通过BCG报告可知,在金融危机中欧美企业不仅不会排斥在LCC采购,反而LCC低廉的价格会吸引他们,但受到危机影响的欧美企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调正目前的状况,审视供应商的质量,理清整条供应链。对于中国五金工具业来说,相信只要向外商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素质,在立足的同时,订单量将会不断上升。

亚洲陷入困境的信号

毫无疑问,2008年所发生的事大大改变欧美欧美企业对于LCC采购,特别是亚洲的看法。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低成本制造国家——逐渐成为LCC的领头羊。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经济动荡低迷时期,欧美企业期望从低成本国家采购什么样的产品。鉴于中国在过去30年长期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增长速度,这次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大。GDP年增长率从2008年第二季度的10.1%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9%和第四季度的6.8%。

制造业的一些主要指标,产量,订单量,出口额,进口额,所有的指标都表明了经济减速。减速幅度巨大:出口增长率从2006第四季度的26%降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4%。在2008年11月,中国出口在过去7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下滑。

需求的衰退反映在中国工厂的倒闭。有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包括全球也是,都在以合理的代价获得贷款方面遇到了困难。比如,一家在中国南方拥有工厂的香港欧美企业发现在2008年10月与他们长期合作的银行将短期贷款的利息由4.5%提高到7%。这家制造欧美企业还是幸运的,其他的一些欧美企业根本贷不到款去买原材料或是支付工资。

东莞,中国南方一个主要制造出口基地,714家欧美企业在2008年10月倒闭了。国家发改委报告,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全国67000家中小型欧美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停产。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巨大,许多人预计会有更糟糕的数据。香港工业联合会预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珠江沿岸70000家香港工厂的25%在危机中会因为资金的短缺和欧美订单的减少而关门。

在亚洲其他地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越南在金融危机前,劳动力短缺和2008年6月超过25%的通货膨胀导致大范围的罢工和长期的争端。一份研究表明,2008年上半年约有300起罢工发生,2007年有540起发生。

工具动态评论: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的确给中国五金工具行业带来了重创,工具多为微利产品且市场竞争激烈,出口订单量的大幅下降给了整个行业很大的压力。2008年底,5万多家生产型企业中的2万余家生存艰难,其中有些歇业甚至倒闭(以外销五金企业、OEM企业居多)。2009年上半年,中国著名五金产业基地永康,外贸出口36.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0%左右。

经济减速首先将把效率最低的供应商剔除。

不过事情也不像所见的那么糟糕。尽管倒闭数量的却很大,但是BGC认为欧美企业不必过高估计总量的减少,因为倒闭只占了工厂总量的很小比例。而且,持续下降的出口很可能赶超由于工厂倒闭造成的总量下降。因此,尽管经济复苏后需求会增大,但目前对于大多数消费品来说都有足够的供应量。...

Similar Essays